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自然 通讯》报道郝跃院士团队研制出国际最高功率优值13.2 GW/cm2氧化镓二极管并首次在氧化镓中实现空穴超注入效应

2022-08-27 13:01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字号:T|T

近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团队张进成教授、周弘教授等在超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镓功率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空穴超注入p-NiO/n-Ga2O3半导体异质结二极管。该结构通过异质结空穴超注入效应,实现了兼具超高耐压和极低导通电阻的氧化镓功率二极管,功率优值高达13.2GW/cm2,是截止目前氧化镓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值。相关成果以《Ultra-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Ga2O3power diodes》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背景:

氧化镓(β-Ga2O3)是超宽禁带半导体的典型代表,禁带宽度高达(~4.8 eV),临界击穿场强高达(~8 MV/cm),是研制高耐压、大功率和高效节能半导体器件的理想半导体材料之一,可实现高击穿、低功耗和低成本器件芯片三重优势,在电力传输转换、电动汽车、高铁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与当前产业界火热的第三代半导体GaN和SiC相比,Ga2O3功率器件在相同耐压情况下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应用于电能转换领域将实现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转换效率。因此,近年来,氧化镓半导体已成为半导体国际研究热点和大国技术竞争制高点。

2018年以来,在郝跃院士领导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自主氧化镓生长MOCVD设备、高质量氧化镓外延材料、高压器件新结构与新工艺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实现了氧化镓功率二极管和功率晶体管性能的高速提升,如图1和2,取得了多项里程碑成果,使我国氧化镓功率器件研究水平进入国际前列。

图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氧化镓功率二极管研究进展

图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氧化镓功率晶体管研究进展

研究创新:

由于p型掺杂困难,空穴迁移率低,氧化镓功率器件中载流子双极输运及其电导调制效应始终没有实现,这是制约氧化镓功率器件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瓶颈。为此,本文构筑了一种新型p-NiO/n-Ga2O3异质型PN结二极管结构,如图3(a)。一方面,通过将PN异质结、镁注入终端、高k/低k泊松终端场板等相复合,利用高温热退火抑制非故意掺杂,使器件峰值电场强度得到极大的削弱,如图2(b),为高耐压氧化镓器件发展开拓了新技术途径,实现了8.3 kV的超高耐压,如图2(c)。另一方面,得益于低导带带阶PN异质结的设计,超宽禁带PN异质结功率二极管实现了较低的开启,正向偏置时,空穴势垒降低,p区空穴跃过PN异质结进入n区,当空穴浓度高于电子浓度后,诱导电子浓度上升,从而显著降低了器件导通电阻,如图2(d)所示,随着正向电压的增加微分电阻持续降低,在氧化镓器件中实现了空穴超注入效应。研制的氧化镓功率二极管拥有超高耐压和极低电阻,功率优值P-FOM高达13.2 GW/cm2,是截止目前氧化镓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值。

图3 (a)器件三维结构示意图,(b)不通器件结构在8.3 kV耐压时仿真所得电场图,

(c)器件击穿图,(d)器件正向导通图,(e)超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导通电阻-耐压对比图。

    相关文章
    网信院设分会场参加“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暨郝跃院士主题报告会”

    为进一步营造学术氛围,弘扬学术道德,构建优良学风。6月9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北校区会议中心一层104报告厅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暨郝跃院士主题报告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于辅楼一楼…[阅读]

    西电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暨郝跃院士主题报告会举行

    “聆听了郝跃院士的报告,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郝院士身上体现出来的这份对科学技术的坚守、热爱、务实、创新正是对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诠释。新时代的‘芯’青年,更要以我微光,铸国荣光…[阅读]

    MIT官方主页长篇报道学术新星李长昊校友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官方网页长篇报道李长昊校友,作为MIT NSE的学术新星,介绍了他出色的科研工作和成长经历,其中特别提到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物理试验班对他科研的帮助。 李长昊曾参加美国…[阅读]

    央视报道西北大学在西藏的合作考古成果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我校文化遗产学院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的西藏阿里地区格布赛鲁遗址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 2013年,陕西省考…[阅读]

    “师生同心战疫在行动”系列报道(六)——西安交大导师:践行初心使命 诠释师者本色

    2021年末,新冠疫情突袭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同心抗疫,全体研究生导师更是积极参与其中,引领学生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共克时艰。导师与学生之间封闭不断联系,居家不缺关心,导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