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中国天稻“航二代”首次成功育苗

2021-03-17 12:42  来源:汉中日报  字号:T|T

新华社广州3月16日电(记者 郑天虹)曾搭载嫦娥五号上天的约1500株稻种成功育苗,长势喜人。在华南农业大学温室大棚里,嫩绿的幼苗指向天空,有望月底离开温室,栽入田间。

这批共计40克的太空稻种于去年11月搭乘嫦娥五号登月,历时约23天、76万公里的“环月旅行”后,返回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种植。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植物航天育种国家级平台。

这批稻种可谓名副其实的“航二代”,其父母均为航天育种成果,分别名为“华航31号”和“航恢1508”。“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搭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绕月深空诱变研究,实现了水稻种子深空搭载的首次突破。”中心主任陈志强认为,“种子在搭乘过程中会经历微重力、太阳黑子爆发等特殊环境,这会对稻种基因变异造成影响,极其难得。”

据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这些种子内含4万个基因,基因经过深空环境发生改变后,可以通过对其定向跟踪,从而发现可利用的优良基因。“在地面上,研究人员借助射线、重离子等辐射,或模拟微空下的微重力环境来进行种子诱变。相比之下,深空环境极为独特,预期将产生更强烈的遗传效应。”

在业界专家看来,这批经过深空搭载的天稻极具科研价值。该中心将借由水稻种子深入了解模式生物响应深空环境的分子及遗传机制,为探索生命起源、物种进化和宇航生物安全提供理论支撑。此外,将获取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良新基因,并形成完善的关键基因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于水稻品种选育。除研发以外,此次搭载预期成果还有为我国“种子安全”提供自主“种子芯片”。

“这批水稻有望在6月底迎来收割,然后进行第二个世代的播种。如果顺利的话,育种成果有望在明年底初步呈现。”郭涛表示,按照航天育种的一般规律,在4至5个世代后可以把水稻的优良性状稳定下来,进而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水稻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相关文章
    江西省教育工委等单位到访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3月12日上午,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魏建克,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南理工大学、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等单位负责人共11…[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学生关注“两会”

    中国“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国际学生观察中国、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2021年“两会”开幕,吸引了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学生们关注的目光,通过这个窗口,他们深入解读了中国发展带来…[阅读]

    信通学院1篇论文入选202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近日,中国电子学会公布了2020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电信学部信通学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徐洪斌的论文《基于协作的无线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与验证》入选中国电子学会2020年度优秀硕士学位…[阅读]

    西电两名国际学生获2020年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近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布了2020年度“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评选结果,2018级博士研究生KHAN MUHAMMAD BILAL、2019级硕士研究生ISMAIL ADAM ABDELKHADIR(以丝妙)获此殊荣。…[阅读]

    西电物光院郜鹏教授获中国激光杂志社“播光人奖”

    近日,中国激光杂志社新媒体评选出2020年“播光人奖”,全国共有10位在媒体传播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的专家作者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