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陕南革命史是一笔文学创作的矿藏——专访旬阳籍著名老作家孙扬

2021-07-16 10:06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T|T

记者 梁真鹏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一部反映陕南地区革命史的长篇小说《兴安踪影》,2019年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突然红火起来,这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作品,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

近日,记者专访旬阳籍八旬著名老作家孙扬先生,以使读者重温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奋斗历程,缅怀红军在陕南革命史册上的光辉一页,激励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奋斗、凯歌前行。

用文学记录特殊时期共产党人的群象

孙扬,1941年生于陕西旬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1963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干事、科长,县人武部副政委、县委常委、县人武部党委书记、政委,西安艺术学校书记、校长,《青少年科学探索》杂志社主编,鲁迅文学院1990年首届文创研修班学员、班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集《黄栌集》《绿帆船》《蓝江月》《紫燕云》《青萍雨》,中短篇小说集《红裙子》、中篇小说《赤子小松鼠》等6部。有5篇作品获全国和省市文学奖项。

110万字长篇小说《兴安踪影》,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这个阶段发生在陕南地区的地下党革命故事,记叙了在党的领导下,陕南党组织的创建、发展、壮大历程,塑造了一批革命者的光辉形象,赞颂了在灾难深重时期中华民族上下一心、保家卫国、慷慨悲壮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历时三年半创作的一部小说,而为此准备差不多花费了孙扬先生70年的时间。长篇小说《兴安踪影》的素材来源,孙扬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开展收集。从构思到列出写作大纲,包括人物大体构思,大约花了一年时间。他说从小就听父辈们讲过这些革命故事和人物。后来他上学、参军、转业工作并走上西安市艺术学校领导岗位,心里一直想着要用手中的笔写出陕南革命史,写出那个年代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个素材在他的大脑里存放了整整60年。

为了写好这部小说,孙扬到过安康市县区档案局和图书馆,专门寻找与陕南革命史有关的资料、史料,查阅了所有的县志、方志和史志,光笔记就记了厚厚六部。后来有了复印影印技术,他就开始注重收集复印,为丰富创作做了充足的准备。真可谓胸中藏有十万兵,刀刀见血扎敌心。

一边查找相关资料,一边悉心收集采访座谈,搜集历史掌故、民间传说和正史野史,采集吸收合理的部分。可以讲,为了了解这段历史,孙扬不顾年迈体弱,跑遍安康地区十多个县,采访不下百人。除了采访健在的老战士、熟悉陕南革命史的人物外,有些场景,比如考察汉江、旬河流域的风土人情等,还有一些民俗方面的常识,也去实地体验和收集。

有了素材,便开始构思大纲,梳理人物,编排情节。这部分花了几年时间,到最后构思完成后,还将自己的构思与一些当年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去交流,看自己构思的人物与当时的情况是不是一回事,是否真实。

说到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精力写这部书,孙扬老是这样想的,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当下,随着岁月的递增、时光的流逝,他们竟然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他就想,作为一个作家,有责任有义务将昔日的历史告诉现代的年轻人,让他们通过阅读,了解过去,通过对比去思考,让历史回归本来面目。我们的党,经历了百年历程,将中国人民由受压迫受剥削黑暗的旧中国,引领到今天民主自由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国家,站在世界舞台中心位置。但是如果没有老一辈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付出,哪会有今天祖国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美好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先烈们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写这部书的真实用意就是,向读者诠释这样的道理。简言之,就是让党史、新中国史等历史事件,通过人物和故事活化,让历史走进文学意境。

文学归根到底是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安康地区,在那个时代,出现过诸多英雄、杰出人物和惊人事件。他怀着敬意和感情以及强烈的愿望来创作这部作品,让那些过往的人和事,在笔下一个一个、一件一件地走出来,从后台站到前面来,这就是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也是他不可忘却的记忆和梦想。按他原来的计划,写了160万字,后来压缩到110万字,就是现在读者所读到的模样,总体来讲他自己比较满意。

并不是没有人读历史题材作品

长篇小说《兴安踪影》,是陕西省委宣传部2017年重点扶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后,令孙扬老没有想到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除了陕西省外,还有北京、浙江、江苏、新疆、宁夏、河南、山东、上海等省市读者纷纷打来电话,或发微信给予很好的评价和肯定。

各路媒体也做了相应报道,凤凰网评论道:作品篇幅宏大,文风大气,深具地方色彩和历史厚重感。腾讯网评论中写到:《兴安踪影》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动的艺术加工,塑造了一批为实现伟大革命目标,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赞颂了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革命奉献精神。

有媒体在报道中说,《兴安踪影》笼罩着浓厚的时代和乡土气息,笔调开阔、幽默、爽朗;语言生动活泼,朴素亲切,体现了个性化和地域性的特点,洋溢着积极向上,乐观坦荡的情怀。2020年2月5日,《文艺报》刊登了他自己写的创作谈《故乡深处觅踪影》。

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齐雅丽所写评论《用至诚情怀与责任担当为一方热土立传》,相继发表在《文艺报》《安康日报》上。柞水县读者余永朝说:作家60年笔耕不辍,记录了一个甲子的辉煌,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激励了无数青年人坚定理想信念。作家敬业爱岗和勤学善思的创作风格,为有志文学创作的青年人树立了榜样,起到领航作用。

旬阳县作家梁玲说:孙扬先生创作的100余万字的《兴安踪影》,是一部恢弘的历史画卷,真实地呈现了安康地区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展现出了波澜壮阔的场景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场面,具有革命历史的史料价值,塑造人物多达400余人,特别是王力、李兆众、罗长勤、刘文彬、鲁世恭、鲁学昭以及施德广等这些历史人物形象鲜明,令人过目难忘。

广东星海音乐学院陈寒蕾发来读后感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批有理想、有担当、坚持不懈、勇于牺牲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每每打开书,他们的形象油然而出。先辈们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在一个个故事里,一句句谈话中,写出来有史实有板有眼。可以说从作家的作品中,读出了泪水和笑声。回顾那段历史,让人感叹不已,原来历史可以这么讲,可以讲得如此生动感人,令人受益匪浅。

我的创作源泉和动力是故乡

作为一位老作家,年过八旬出版作品颇丰,孙扬老念念不忘的是,同许多作家一样,我的创作源泉和动力是故乡,一块邮票大小的故乡是我的诗和远方。

1977年3月,他到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时,根据上级安排,参加了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一个礼拜的义务劳动后,心情特别激动。他就创作了《春天的情感》,后来反复修改,得以发表。在那个时期,除搞文学创作外,也写评论和新闻报道,慢慢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我的文学地理方位在秦巴山区和汉江流域,它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基地和宝库,也可以说是我挥笔战斗的根据地。孙扬老侃侃而谈,当然其他地域,也可以写,总觉得,没有写故乡那么得心应手。调配资源,也不是那么自然,还是缺少那种激荡情感的旋律吧。

反映革命时期的作品,陕北比陕南有优势,这是客观事实。因为党中央在陕北13年,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时候,陕南是国民党统治的白区。虽然陕南不像陕北那样轰轰烈烈,但陕南也有值得歌颂的人物和革命故事,也有大量的文学资源期待作家们挖掘。

生命不止,笔耕不辍,是孙老永远无悔的追求。他虽已至耄耋年龄,但文心涌动,他为故乡安康鎏金铜蚕创作的《丝绸望道》三部曲之一《黑山虹》已经成稿,其它的还在修订中。

欧阳修说,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今年是我们党建党100周年,所以他建议爱读书的朋友,多读一些党史、革命史之类的文学书籍,只有了解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才能激起爱党爱国的热情,才能将自己的未来交给党和国家。另一方面,读此类书籍,更应该努力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踏踏实实做到知行合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同心圆工作室开展“踏寻红色革命史,激扬青春颂党恩”寒假实践活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为迎接建党百年,结合学校关于寒假实践的相关精神,同心圆工作…[阅读]

    长安大学赴陕南紫阳地质灾害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团已成功抵达

    2015年7月20日,长安大学地测学院赴紫阳地质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前往安康市紫阳县进行为期一周的地质调查工作。同学们热情满满,精力充沛,一丝不苟的为未来一周的生活做好了准…[阅读]

    “一笔一划中国魂”长安大学研究生汉字书写大赛成功举办

    2018年5月11日晚,由共青团长安大学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研究生会、长安大学研究生地域文化社承办的“一笔一划中国魂”长安大学研究生汉字书写大赛于校本部东院研究生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成功举办…[阅读]

    地测学院:地测学院长安大学赴陕南紫阳“地质灾害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2015年7月20日,长安大学地测学院赴紫阳地质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前往安康市紫阳县进行为期一周的地质调查工作。同学们热情满满,精力充沛,一丝不苟的为未来一周的生活做好了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