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双刀刻木魂 单肩扛道义 ——访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魏武军先生

2021-11-26 04:05  来源: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金步摇

应朋友之约,我们驱车蓝田县,拜访了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魏武军先生。刚到工作室门口,就见先生穿着件黑色健身背心,弯腰弓背,和几个人在费力地往门外挪一人多高的木雕作品,并落寞嘱咐:要放在阴凉的地方,不要暴晒,放稳当……

我帮不上忙,便在门外等。目光上扬,看到了门头上的牌匾:“江南风遗”。这颇显气象的四个字,仿佛一根悠长的丝带,把我牵入春水碧天,画船听雨的秀美南国,牵入先生的故乡,“中国根艺之乡”——浙江嵊州。

嵊州根雕秉承着“以根为身,以意为魂,以美为本”的艺术特色,以其技艺精湛而备受世人瞩目。顺着嵊州这个地名溯流而上,也就探寻到了魏武军先生悠久绵长的艺术之源。

耳熏目染,魏武军从小就对绘画、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常对着家乡的名胜古迹忘我写生,对着著名画家的作品反复揣摩。因为痴爱,他成为了浙江石璜美院首届木雕班的一名学员,从此开启了三十多年的木雕生涯。

不满足于所学,18岁的魏武军千里奔波,投奔到他的同乡,国家级艺术大师刘文西院长的门下。艺术殿堂神圣的大门为他次第打开,魏武军感受到了前辈大师们作品中呈现出的无限智慧和蕴含的精神气度。他为木雕工艺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入迷,如痴如醉汲取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甘泉,在学习、碰壁、思索、精进、创新中不断曲折往复,丰富艺术修养。

“艺痴者技必良”,手艺人的时间总是很慢,三十年精雕细琢,因着作品天人合一的精妙、开阔生动的题材、变化无穷的创新,魏武军终成大器,成为响当当的木雕大师。

步入先生的工作室,就像走进了一个人丰富多姿的精神领域。弥勒达摩观音,文人侠客仕女,寿星渔翁农樵,猛兽家禽藤蔓,纷纷而来,左右环立,以他们各自的神韵风度,与你无语神交。

魏先生刀下的达摩、观音、弥勒佛等神佛,随行就像,顺其自然纹路,刀工洗练圆熟,肌理丰富质感,面部表情各具姿态,但都趋向于真实感,或端庄、或饱满,或夸张,或温存,给人以形神兼备,祥和典雅的感官享受和高妙神圣,敛神静气的精神洗礼。

我想这些完美的细节表现,与先生年轻时遭遇坎坷,一度拜倒在佛祖脚下入寺修行的经历,有莫大的关联。

“老太婆,给些酒钱。”

“不给,老实给我在家呆着。”

“哼,诶呦,你这个女人呀,整天把人拴在裤腰带上。”

“我乐意,你能拿我怎样?”

这活色生香,惟妙惟肖的一幕情景剧,竟活泼泼在先生的刻刀下以动态的画面,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先生给这组木雕作品命名为“和谐”。这样的作品,从此颠覆了我对“呆若木鸡”“泥塑木雕”等等一类词语的基本认知。你看那老财东的表情肌多么丰富,他的眉肌、笑肌、下唇方肌、鼻肌仿佛被身边的财东婆牵动着,面部表情形象极了。而财主婆那怡然自乐的憨态,恰如其分地向众人展现出了家庭和谐的真谛,传达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家庭道德观。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木雕工艺的过程中,魏武军先生也时时在用自己的才智、匠心和高超技艺,不断尝试雕刻出新颖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他希望自己的木雕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木雕工艺不断丰富和进步。

随着技法的不断提升,和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日渐通透,魏武军把唐代木雕的造型凝练、线条清晰,与明清时代的精美剔透相结合,再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细微概括,为作品注入现代人的精神风貌,最终成就了他在创作上的灵动的神韵和跳出俗套,气象万千的大师风范。

“藏魂在天然,纳录在神功,修艺先修德,从艺先从善”是魏武军始终遵循的艺术准则,也是他艺精于人的成功秘诀。

节气已过了芒种,中午时分的气温炎热到令人乏力。魏先生招待我们品尝蓝田小吃。席间,有朋友劝先生把工作室搬到西安城的大唐西市去,便于提高他的知名度,先生不为所动。他看重这里远离喧嚣,距秦岭亲近。看他对面片和粉汤羊血都一筷不动,我问起他漂泊异乡,只身一人来到蓝田县创业的经历,不禁唏嘘。

先生工作室墙上高挂着三个字“不容易。”

真心不容易,三十年如一日般的坚守。不是攀入秦岭深处,披荆斩棘,忍饥挨冻地寻找满意根源,便是冒着酷暑寒霜,从夜半熬到黎明,浑身上下被木屑落满,直到口鼻不能呼吸。

我眼前仿佛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先生整个人浸在酷暑里,双手持刀,木屑纷纷而下,到要紧处,时而刀尖触石断,时而血汗顺腕滴。猴子的绒毛在大师手中丝缕毕现,那组叫“西游记局部”的木雕魂魄,在先生刀下渐渐释放出来。根与石巧妙结合,处处都暗藏玄机,山意嶙峋,藤蔓挂壁,古木随山势而生,巨石下猴王探头,手举鲜桃,指向终于来到眼前,僧衣飘飘,口念陀佛的唐僧。

一切都那么因形就意,自然安定、细腻协调,一切又那么节奏明显,于无声处听惊雷。下一秒,仿佛就能看到巨石炸开,猴头翻滚长空,横空出世,惊心动魄的画面。

拿一本自己新出的长篇小说《寇准》送给先生,问知我属虎,先生送我一只弓腰蓄势,动态十足的黄杨木老虎,并且告诉我,这是一只下山虎。我愕然,依稀记得上山虎抬头望月,取平安无事,步步高升之意,似乎更吉祥一些。

先生解释,上山虎已经觅得食物,功成名就,只待上山休息。而下山虎却还饿着肚子,需要找东西吃,正是努力奋斗,气势汹汹之时。我再看掌中老虎,果然腿有力,眼圆睁,口大张,蓄力待发。

魏武军先生正值盛年,他且不是以虎自喻,和那猛虎一般,饱含着不畏困难的破竹之势。

记得有一句诗句,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诗看似表达着人性刚猛与柔软,实际上也是在诉说爱之温暖。先生的情怀,正和诗意。于家庭,他忠贞负责,于社会,他乐于奉献。抗疫、救灾、助学等等社会募捐活动中,他的身影频频出现。仅汶川地震,他就向灾区捐献二十余万元,并收养八名孤儿,还资助五名大学生完成了学业。

中国传统木雕见证了历代社会历史的变迁,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弥足珍贵。为了传承和弘扬木雕艺术,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魏武军对跟着他学艺的年轻徒弟们,尽心尽力,倾囊相授,而且不收学费。先生的仁义,令人敬佩。

本文原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后改用现名,因为笔者觉得此句不足以喻示魏武军先生的铁肩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