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探索佳县千年古枣园群——老品牌走出致富新路子

2022-07-27 08:12  来源: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从佳县县城出发,驱车在沿黄公路。时至盛夏,黄河两岸郁郁葱葱,一棵棵枣树,枝叶繁茂,或舒展或盘曲,姿态各异,一阵淡淡的枣香扑面而来,仿佛在迎接一场盛大的丰收。

以黄河沿岸泥河沟千年枣园为核心的佳县古枣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千年古枣群落,2013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单,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陕西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遗产地涵盖佳县沿黄8镇1街道。

守护古枣园群留住乡村根脉

佳县古称葭州,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大约有3000多年枣树栽培史,枣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红枣名乡”。佳县枣树多生长在黄河岸边贫瘠的坡地上,经过千百年的选育培植,枣树成了当地优质的适生树种,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据史料记载,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的佳县泥河沟村从公元400年左右就开始栽植枣树。古枣园生长着30余棵千年以上的古枣树,树龄最长的一棵已有1300多年,被专家誉为“活化石”。其树高8.3米,干周3.41米,冠幅13.4米,被称为“枣树王”。泥河沟村的千年枣树群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鲜活证据。

近年来,佳县先后投资5亿元进行古枣园系统1.5万亩宜林山体治理,完善了古枣园系统防洪挡墙,建设了沿黄公路升级改造、古枣园防护围墙等多项保护性工程,为古枣树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古枣园系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发展林下经济,助力致富增收

佳县古枣园系统蕴藏了精湛的农耕技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形成了人与枣树种群互利共存的典型生态系统,枣林里种植农作物或者在枣树下养鸡等模式。枣粮立体栽培技术被现代科技证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

2022年,充分利用枣林下土地资源通过枣粮(红薯、芝麻、花生等)间作、林果搭配,沿黄枣树滩地示范发展林下经济1000亩,发展林下种植立体复合型生产经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使农林牧副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创新枣品牌培育红枣新业态

近年来,佳县因地制宜制定实施规划,在沿黄5公里内推广嫁接“佳油1号”红枣新品种4100亩。在上高寨、刘家山建成酸枣基地3000亩。在朱家坬等5个乡镇建成2万亩精品示范枣园,其中沿黄滩地3800亩、山地枣园16200亩,并采取合理补贴的方式引入社会经营主体承包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佳县油枣”品牌。

陕果集团在峪口任家畔村东昇桥停车场建设枣芽茶加工厂;计划在榆佳经开区建设占地203亩的红枣深加工园区,园区布局有枣芽茶、枣花蜜、青元脆枣、酵素紫晶枣、软心鲜枣、枣粉等6条生产线,并配备万吨气调库、研发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辅助平台。

王宁山村佳州红酒业合作社围绕红枣深加工打造了原生态循环产业链,开发出红枣系列的白酒、果酒、醋饮、浓缩汁等10多个产品,不断增加红枣附加值,走出了一条红枣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当前,佳县红枣产业面临基地庞大、加工能力弱、销售渠道窄等问题,大多数加工企业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下一步,佳县将以强化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产业融合升级,实现红枣深加工,力争将佳县红枣打造成新时代健康食品的引领者。

深挖枣文化助推康养旅游

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被佳县人视为“保命树”“铁杆庄稼”。在泥河沟村,逢年过节,吃枣糕、枣焖饭,枣文化特质渗透到了当地传统生产、知识、节庆、人生礼仪等重大社会、个人的文化行为中,是一地之宝,更是全世界的遗产、全人类的瑰宝。

佳县已将木头峪、坑镇、峪口等沿黄8乡镇的5万亩枣林纳入生态管护范围,充分发挥枣林在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目前,佳县枣林面积已达82万亩,其中盛果面积达53万亩,有机红枣基地30万亩。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观,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

每年佳县还举办较大规模的枣花节、采摘节及丰收节等活动,宣传古枣园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领略千年古枣所蕴含的文化沉淀。深入推动乡村度假、沿黄休闲观光、森林康养产业,促进三产协同发展。

佳县古枣园系统将成为农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地、黄河文化的展示窗,农业文化遗产深层次的价值也将会更加突出,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将更加深远。

    相关文章
    探索大型仪器设备高效深度利用新机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推动落实“责任教授”制度

    5月25日上午,物理学院张磊教授、生命学院田中民教授、能动学院卢晨阳教授、材料学院武海军和刘峰教授正式受聘为分析测试中心责任教授。五位教授与中心签订聘期岗位目标任务书,中心主任高禄梅…[阅读]

    秉承钱学森教育思想,打造不设天花板的人才培养特区——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探索与实践(下篇)

    西安交通大学从体制机制改革、选拔体系完善、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实践的同时,深入实施导师制,重视教学质量监控。通过校内培育与校外聘邀相结合保障师资水平,实现大师引领,依托学校教育教…[阅读]

    文治书院张亦斌:夯实基础知识,积极探索可能

    “选择很重要,但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当你需要做出选择时,你去做任何选择的能力与底气,不要为自己设限。”张亦斌如是说。 张亦斌,来自文治书院,自动化86班,同时也是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的一…[阅读]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探索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平台治理模式 助力区块链分布式平台绩效提升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库、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创新技术的一种融合应用范式,正在科技、金融、商业等领域引起重要变革。在组织管理领域,区块链技术催生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阅读]

    西电探索“智能教育”建设 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学校环境构建、资源供给、教学模式、评价改革、培训体系、治理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通过“新环境”“新资源”“新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