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创新”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2-09-19 02:02  来源: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点点手机屏幕,轻松实现大棚里农作物的喷施水、肥;走进植物工厂,一排排栽培架上绿油油的生菜在LED植物生长灯的加持下,长得生机勃勃;站在智慧大屏前,蔬菜瓜果等作物长势一目了然。

哪里缺水?哪里缺肥?点点屏幕就能精准解决……从做“体力活”到干“技术活”,杨凌示范区正在用新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解锁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让智慧化、数字化、标准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9月15日,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杨凌农高会开幕。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农业技术、模式的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农高会,突出创新元素,一项项农业技术的更新迭代,演绎着现代农业的蝶变之路,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植物工厂,一排排、一层层栽培架上,绿油油的生菜正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茁壮生长。和大田里的蔬菜不同,它们生长不需要光照和土壤,所需的养分靠一根根管道和LED植物生长灯来供给,从育苗开始直至成熟采收,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全部由计算机控制,真正实现“种子进去蔬菜出来”的无人化管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突破土地、光照、温湿度的局限,这里的绿叶蔬菜可以生产15茬以上。

“我们这里主要展示不同农作物在光配方技术下的生长,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告别太阳光,农作物在植物工厂里是如何生长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接待部工作人员郑飞介绍说,通过观察单色光源和多色光源下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状态,我们可以精准设计、量身定制植物的光配方,让植物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可以说真正颠覆了“万物生长靠太阳”。

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慧温室,占地3万多平米的空间充满了科技感,东区采用DFT深液流栽培技术展现生菜种植方式和西区采用荷兰吊挂式无土栽培模式种植的番茄特色鲜明,实现了绿色、无公害果菜、叶菜的高质高效规模生产。

“深液流栽培技术是世界最领先的种植系统之一,眼前12000多平方米的温室,只要6个人就能完成从覆土、育苗、种植、收货、包装整个环节,真正实现叶菜的自动化、工厂化、产业化生产。”郑飞说。

而西区温室采用荷兰吊挂式无土栽培模式的番茄,顶部漫散射玻璃可以增加光照,施肥全程可控可检测,营养液回收消毒再利用,悬挂式椰糠栽培槽,生物防治,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种植过程全程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番茄周年生长,鲜果可供应到次年月。

“控制中心每天都会有大量数据生成,也会有大量数字化指令输出,我们技术人员通过手机端操作,就能对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水、二氧化碳、营养液等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室内作物生长情况下达指令,实现自动化浇水、施肥等一系列操作。”郑飞说。

记者了解到,在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展示的12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设施温室,种植了国内外优质果蔬、花卉品种,通过云计算、物联网、音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对照不断优化“植物生长模型”,对其生长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决策、控制和病虫害防治,得到每种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最优生长条件。

智慧农业解锁现代农业“新模式”

“你好,小青?”

“你说?”

“请打开雾化。”

“已经打开。”

随着人们对绿墙的声音呼唤和互动,绿墙智能系统会自动产生雾化景观、播放不同的音乐和互动效果!

每年的农高会上,智慧农业展览展示都会让观展者流连忘返,久久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的农高会上,陕西青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馆、C馆入口两侧打造的艺术绿墙成为农高会上的一大亮点,吸引力了不少参展者的围观!

充满艺术气息的生态立体绿墙造型各异,清新、亮丽,焕然一新,上面标示着农高会的主题“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完美体现了植物墙的生态性、环保型、节能性、科技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学者、专家分别以英语、俄语对立体绿墙进行了现场介绍。

“这一主题作品,将传统的农耕文化内涵和创意美学原理以及创新现代科学技术等融合贯通,再造植物墙艺术魅力,体现农科城特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王雨萌说。

记者了解到,立体绿墙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以垂直架构为基础,采用五种兰花、孔雀竹芋、展叶鸟巢蕨、黑珍珠、卷柏、鸭脚木、一帆风顺等40多个品种、大约5000棵时令花草、苔藓约26平方米有序铺贴组合完成,垂直面积达150多平方米,为农高会的召开添彩。

据了解,农高会期间,位于杨凌自贸片区的“青尔生态产业园”创意农业主题公园也将免费对外开放,园内微景观、农业元素的植物花卉等供参观者观赏,同时也是杨凌未来观光休闲和研学考察、科研教学的好去处。

农高会上的“硬科技”

第二十九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刚刚开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展团一角就围满了参展的外国友人,原来是一款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这款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傅隆生教授团队研制的,由摄像头、控制器、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电池等部分组成。机器人开始工作后,摄像头会精准识别并定位到果实,之后仿生机械手能够快速夹持无损采摘,结合猕猴桃采收时偏硬特性,经管道至果框实现猕猴桃高效收集。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款猕猴桃采摘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可以进行模块化更换,换装后即可完成为雌花授粉的任务,达到“一机多用”的效果。

“我们这款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单臂可达2秒/果的效率,而且前端装有照明灯光,便于夜间采收,达到全天候作业的目标,有效解决了猕猴桃采摘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等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傅隆生教授说道。

记者了解到,此次农高会上展出的这款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已历经10年科技攻关研发。其实早在2012年,傅隆生教授就结合陕西果业特色,开展了猕猴桃采摘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究。

采摘动作如何达到更快速度?果实在多高的位置滑落进输送管内不会损伤?……为了实现高效、无损的采摘目标,多年来,傅隆生及其团队带着这些问题不断创新理论研究,从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到最新的深度学习等AI技术、高成本的工业机械臂到低成本农用机械臂、步进电机末端执行器到联动仿生机械手,团队不断突破核心技术。他们一次次对猕猴桃采摘机器人进行优化,再一次次进入果园进行实践操作,确保它的各项功都能达标。

如今,这款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已基本达到量产标准,并获得授权专利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成果多次获奖,但傅隆生教授却依旧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

“我们现在正研究给机器人增加机械臂,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采摘效率。也希望通过在农高会上展出,找到合适的企业,与我们一起把这款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推入市场,让它造福更多的种植户。”傅隆生教授说道。

    相关文章
    一附院医工融合项目入围国家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名单

    近期,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司组织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名单正式揭晓,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报的“基于西北地区慢病管理的人工智…[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欢迎你, 2022级研究生!

    怀揣创新梦想,共赴崭新征程。9月13日至14日,西安交通大学迎来了9000余名2022级研究生,他们将在这里以梦为马、乘风破浪,挥洒青春、成就梦想。学校党委对研究生迎新工作高度重视、全面部署,…[阅读]

    西安交大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西安交大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阅读]

    西电广研院与先导集团共建“无尽前沿创新中心”

    9月8日上午,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研院”)与先导稀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导集团”)合作共建的“无尽前沿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清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百嘉工业…[阅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增4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学校共有4个团队获批立项,分别是:视觉遥感数字孪生智能处理创新团队、密码理论与应用创新团队、微纳传感与测试技术创新团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