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邹仁合和他的钢铁“伙伴”——平利县广佛镇农业机械化探微

2022-11-16 09:03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T|T

记者 肖兵 杨迁伟 唐正飞

11月8日,细雨蒙蒙,气温骤降。在平利县广佛镇秋河村,90后新农人邹仁合趁着难得的闲暇,对他的家当200余台农机进行盘点、保养。

每个农机都有它的使命,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用场,闲下来的时候要好好善待它。在摆满农机的院场里,邹仁合指着院子中央前不久刚劳作完的大块头旋耕机对记者说。在他的言谈中,这些冰冷坚硬的钢铁机械仿佛有着人的温度和韧劲。

在广佛镇以及周边乡镇和县区,许多农民都与邹仁合一样,对农机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到农忙时节,邹仁合的钢铁伙伴们就纷纷出动,成为十里八乡务农的主力军。很难想象,在一个山区小镇,农业机械化的路子能走得如此宽广。

2013年,在外闯荡多年的邹仁合回到家乡跑运输,路途中看到乡亲们仍在用传统的方式务农,终日凭借双手劳作,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没个好收成,十分心疼。两年后,他放下了运输事业,联合部分村民成立了平利县农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买了第一台旋耕拖拉机,并拉哥哥入伙,购买了一台收割机,开始发展农机事业。

但过程远比他预料的难。一开始大家都不太接受,觉得没有人工做得好,机械买回来没人敢用。邹仁合回忆,后来通过反复试用、推广,人们终于发现了农机的好。

过去一亩黄豆,收割和搬运各需一个工,回来脱粒需要两个工,完了还得晾晒,遇到阴雨天气,黄豆还会发霉。秋河村村民洪庆新感慨,用上机械后,从收割到脱粒一次性完成,过程仅需十几分钟。再用上烘干机,晾晒时长也从6天缩短到了10小时。

现在每到农忙时节,农民都排队等着用,最远服务到汉阴和旬阳。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邹仁合的农机事业越做越大,如今已拥有耕地、育秧、植保、收割、秸秆清除、烘干等200余台农机,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一年毛收入达120万元。

2017年,在农机服务上尝到甜头后,邹仁合又开始流转土地发展富硒粮油产业,决心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增收。近些年,累计流转550亩土地种植水稻和油菜,实现毛收入140万元。同时通过提供技术和农机服务,带动550户村民发展850余亩粮油。

与此同时,邹仁合组建的合作社还承包了全县富硒粮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无人机作业,大幅提升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实现年增收120万元。

合作社壮大起来,农民也跟着受益。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入社,年底享受分红。邹仁合介绍,合作社现有的35名社员,每年平均享受分红6000元,根据岗位不同,高的能拿到1万多元。另外,劳务工资也是大头,许多群众仅在合作社务工一年就有3万元的收入。

郭庆波是广佛镇闹阳坪村的农业产业大户,也是邹仁合的农机服务对象。2022年3月,他流转260余亩土地种植富硒粮油,机械化率达到90%。通过机械化种植,效率和效益都明显提高,今年光水稻毛收入就有70万元。郭庆波说。

2013年,郭庆波成立了振平牧业有限公司,一开始做了几年养殖,但市场行情波动大,没挣到什么钱。今年年初,借着全镇农业机械化的东风,开始转战种植业。目前,除了已经见到效益的水稻,还有260亩的油菜和200亩的芍药处于生长期,110亩的魔芋已开挖了1万多斤,还有一大部分正待收获。

在广佛镇,产业兴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其中,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2.6万亩,产量达7200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茶饮产业突破发展,秦汉古茶三产融合科技创新发展项目、帝景南山茶艺林园科研基地示范项目有序推进;旅游产业和中药材产业蓬勃兴旺,桃花溪二期旅游路全线贯通,白果坪中药材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基础配套工程全面完成。

洪庆新的家位于邹仁合的农机厂房百米开外的公路旁,农忙时他为合作社开拖拉机,农闲时在厂房做杂工,工资按天算、按季发,收入相当稳定。这个月挣了5000元,3000元的土地流转费也快到账了,年底还有一笔分红收入。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细雨朦胧中,洪庆新一边在厂房干着农活,一边盘算道。

    相关文章
    竹园3号书院学工干部一线尽责 齐心共筑防疫“钢铁长城”

    2021年末,疫情防控形势收紧,西安进入“封城”状态,竹园3号书院学工干部除居家隔离的老师外第一时间入驻书院,坚守防疫第一线,用身体力行诠释奉献精神,齐心协力共筑防疫“钢铁长城”。 打好…[阅读]

    西北大学与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13日下午,我校与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校长郭立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陕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海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武军强,…[阅读]